数据是新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揭晓
应对互联网冲击的“良方”?
作为一种新型跨界的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甚至被视为传统新闻业应对互联网冲击的一剂“良方”。数据新闻如何本土化?如何处理相关教育与人才的矛盾?经过几年发展,这些问题愈来愈引发业界与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近日,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汇丰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5个参赛团队及DT财经城数项目组分获学界、业界一等奖,祝建华等10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据悉,这些是从360余支报名团队、近1500名参赛者当中选出的。进入复赛投票环节的,共有228件作品,包括中国、俄罗斯、英国等26个国家参与了网络投票。
南京大学参赛作品《“爆款”的秘密》
“大赛受到热捧,说明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正在积极追踪前沿技术,努力实现新闻的现代化转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表示,“大数据正在对新闻学界和业界产生积极影响,数据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流程,是未来新闻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真相如何重新定义?
同期举行的数据新闻教育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外数据新闻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喻国明教授指出,影响新闻革新的三个重要变量包括政府规制、市场产业、技术革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性信息的分发和流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他认为,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真相的定义不再是时间序列上对信息的掌控,而是在空间上的重新定义。传播学的研究已经从宏观视角转化为微观的、人的视角,面对互联网这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生态系统,学者应该跳出原有的框架,打开新闻传播研究的新格局。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n教授提出,数据是新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数据的存在是为了体现更深层次的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新闻的信息,讲好新闻故事。他强调,数据的背后是人,是活生生的个体,数据新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数据的多样化的表现上,而是要发现数据新闻背后的人的故事,这才是数据新闻的核心所在。
音频媒介正在超越视觉媒介?
《北京周报》高级可视化编辑Pamela Tobey从媒体、信息和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欧美新闻业的发展路径,以及诸如可以语音表达的机器人记者、可穿戴的媒介设备等媒介形态。她认为,新闻业的发展因为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数据永远是新闻业发展的第一落点。互联网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记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背后的数据,让数据为新闻赋能。她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前在欧美国家,音频媒介正在超越视觉媒介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品牌创始人陈积银教授,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回顾了3年前创办大赛的初心。当时,大数据概念方兴未艾,2013年被视为“大数据”元年,数据新闻正是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他相信,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举办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对于我国传统媒体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三年来,已逐渐形成具有规模的全国性赛事。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无论在报名人数,还是在参赛作品数量以及网站访问投票量上,都创了新高。“作为新闻传播行业的教师,应为学生们适应数据时代做出引导和鼓励。”他希望通过这项赛事,激发青年一代追踪、掌握传播前沿信息,获得更多的知识,适应将来的数据时代,推动国内外数据新闻的交流发展,加强传媒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军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信训教授等,到会致辞。
- 上一篇: GeoQ助力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2018/7/4 19:15:00)
- 下一篇: 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正式启动(2019/1/21 19:16:19)